《玉楼春》:戏曲宗师柳三绝,同样胜任人生导师

摘 要

  到了一定年纪,经历过许多故事,总会褪去一身锋芒,而后与余生握手言和,留下了明理的世俗和通透的人情。 在《玉楼春》中,林少春的师父柳三绝,可以说是一个把人生活明白的女

到了一定年纪,经历过许多故事,总会褪去一身锋芒,而后与余生握手言和,留下了明理的世俗和通透的人情。

在《玉楼春》中,林少春的师父柳三绝,可以说是一个把人生活明白的女人,戏班只是她的生活方式,真正让人折服的还得数她那份藏于心中的涵养。

人到中年,沉淀下来的优良品质,是作为人为自己一生而付出的最好报答,它是无法用任何物质来衡量的。

很多人一生都在寻找着成长的答案,却在渐渐老去的路上迷失了方向,那么,我们不妨从柳三绝的世界去看看是否有自己想要的答案。

有度的善良

作为戏班的掌事,她不仅要维持好这一家子弟子的生计,还要让自己在这个行业中能够立足,所以在她身上背负的压力还是不轻的。

于是,对于招人这件事情上,她会很是细心,当看到家道中落的林少春前来拜师,她是斟酌了许久才决定收其为徒。

因为她知道对于林少春这样带着沉重的心理负担来学艺,这需要考验的是一个人极高的耐心和毅力。

如果只看到她可怜,就收容下她,那样的善良只会是一种纵容,没有经历过历练的心性,永远只会在温柔乡中沉睡。

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,舒适区容易囚禁一个上进心,待久了,很可能会废掉一整个人生;同样,磨难会让人成长,但也容易让人失掉理性,成为那个为了利益而放肆欲望之人。

善良在这两种处境下,需要具备它的度,过了会衍生舒适区下的荒废,乏了会埋下仇恨的种子。

正如柳三绝的一个出色的弟子桃夭,一路在磕磕碰碰之中成长,学有所成后,活成了那个好高骛远的自己,最后沦为了一个失去了理性之人。

在我们能把控的局势下,让善良有度,才可以规避好当下或未来的风险,不仅仅是为了自己,还是建立关系之后的负责。

心中有大局观

柳三绝收林少春为徒之后,一直的在修整她那倔强而稚嫩的内心世界。

可还是在一次不知轻重的艺展中,让她心碎了一地,不仅看不到这么多年来的沉稳,还沾染上了虚荣的内心。

从林少春借用她人名气让自己出众,可以看出,她开始按捺不住自己的性子,险些将自己目的性暴露在了众人面前,还在收取报酬之后,分发给戏班的其它人,这看起来是重情重义,但实则是为自己埋下了虚荣的祸根。

这个时候的她让柳三绝很是失望,她这样的性格,在她的这条为父翻案的路上,很容易将自己推向火坑之中,不仅达不到目的,还会殃及到其它人。

好在,及时回了头,让自己藏起了锋芒,收敛起了脾气,这样的改变还多亏经过柳三绝这么多年的调教有方。

柳三绝或许故事被藏得很深,但她那从内展现出来的涵养,是发现她美丽心灵契机。

从一件算不上大事的事情上,结合了目的性,执行性,影响力等诸多方面去看那些容易衍生出不良后果的预见力,正是格局观,它的大小决定了未来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。

有大格局的人,即便在最差的处境下,也能抓住星星之火,成燎原之势,这很是难得。

不轻易评判她人

让柳三绝最不省心的,可能只有那个因为名利而丢掉了本性的桃夭。

她是柳三绝亲手调教到大的,却在学成之后,自立门户,毁了戏曲的精髓,把它的艺术物质化,连同她的人也利益化。

桃夭依靠自己的才艺去获取名利这其实并没有错,错的是它将戏曲当成了搭讪的资本,却行玩弄情感之事,为自己谋取更多,更快的财富。

一个对情感敷衍之人,如果不知悔改,那么终有一天,会成为被轻视的一个。

当我们以为,柳三绝在看到她在质变的路上越走越远,会责骂于她,会轻视于她,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,归来,依旧还是那个师父。

这样一种心性我们该如何去理解了,其实只要知晓一点,那就是没有经历过她人的人生,就不轻易去评判她人。

之所以,我们喜欢和那些和善之人相处,并不是因为她们没有脾气,而是她们看待人事的心胸是豁达的。

她们不会去给你下任何负面的定义,也不会在你走上歧路之时成为了高傲的一个,她们会在你身处黑暗时,点亮一盏明灯,为你照清路面的坑洼,而选择也会在于你。

不轻易评判一个人,是对她最好的慈悲,也是于她厚重的理解。

柳三绝的优秀,是因为她的为人处世带着智慧,她的教育方式带着明理,她的远见才识附着着稳重而存在。

人生本是一本无论到了何种年纪都要学习的书籍,它的价值伴随着经历展露而出,同样依靠着强大的驾驭能力,才能沉淀于自己心中。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